什麽是高等教育綜合改革的關鍵
《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了“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的總要求。那麽,在高等教育領域🫲🏽,究竟什麽是高等教育綜合改革?高等教育綜合改革的關鍵環節是什麽?高等教育綜合改革的突破口在哪裏?這些問題對於推進高等教育綜合改革十分重要,也是高等教育界當下討論的熱點。作者從教育研究者的角度進行了闡釋,具有一定的啟發意義。
高等教育綜合改革是對我國現階段高等教育改革特征的概括✍️,而非改革內容的描述;是指改革方式的綜合性⚜️、系統性🦚,而非改革內容的面面俱到。
高等教育綜合改革的性質是由高等教育形勢任務的變化所決定的。我國高等教育改革與發展已由規模擴張🧻、數量供給為主步入以提高質量和發展水平為主的新階段🏌🏻♀️,是由“以量謀大”戰略到“以質圖強”戰略的轉變。改革面臨的形勢和任務與上世紀80、90年代的改革大不相同,由解決“有學上”的問題轉變為解決“上好學”的問題,也就是說,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提供優質高等教育資源供給能力與水平成為當前高等教育改革的核心任務。我國高等教育是“大而不強”,高等教育質量特別是人才培養的質量與經濟社會發展的不相適應性日益突出,製約高等教育發展和人才培養的深層次矛盾逐漸顯露👩🏿🚀。因此,如何解決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成為高等教育改革的主題。
過去的改革主要是服務於數量增長和規模擴張🌏。當時改革的主要任務是促進數量增長、規模擴張🧩,可以通過單項改革去完成某項任務🪱。但是,現在的發展階段已經由以規模增長為中心轉變到以質量提升為核心,提高質量涉及各個方面,涉及多方利益,不可能依靠某項改革單方面推進與完成。人才培養體製改革、管理體製改革、投入體製改革、科研體製改革、人事製度改革,都是復雜而全面的,涉及多個方面,需要系統持續地推進。發展任務的轉變帶來了改革特征的變化👅🚣🏼♀️、改革任務的轉型。綜合改革是指改革方式的變化、改革內容的深化🍜,並不是指改革要全面開花🦻🤸🏿♂️,面面俱到,各個方面都要深化改革。應該有重點地持續推進,以核心改革帶動其他方面的改革。
高等教育綜合改革的關鍵是依靠頂層設計來系統推進改革舉措🦴。
從理論上講,我國教育行政體製實行的是中央統一領導下的分級管理體製,是以中央集權為基礎,中央教育行政與地方教育行政相結合的體製。1986年3月12日國務院發布的《高等教育管理職責暫行規定》明確指出:“國家教育委員會在國務院的領導下,主管全國高等教育工作”,“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管理本地區內的高等教育”。至此,在政策層面上提出了一個由中央與省級人民政府共同承擔高等教育責任,在改革中逐步形成了“中央和省級人民政府兩級管理、以省級人民政府管理為主的新體製”,並在實踐中逐步完善為“舉辦者、管理者和辦學者職責分明,以財政撥款為主,多渠道經費投入,中央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兩級管理,分工負責,以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統籌為主💂♂️,條塊有機結合的體製框架”。這是中央政策文件中首次在教育領域提出“兩級管理,分工負責🎦,省級統籌為主”的管理體製。從教育行政體製看👩🏻🌾,中央與地方合理分工的基本原則是宏觀管理和調控權集中於中央,執法監管權責相對集中。地方政府則強化教育執行機構和各項具體職能管理機構建設,有側重地加強👳🏻♂️、弱化和精簡各自機構🏌🏽,實現中央與地方的合理分權🙇🏿♀️。中央擁有最後的決定權和支配權,而地方各級政府只有實施過程中的執行權和授權範圍內的治理權👩🏿🎓。我國的政治體製和行政管理體製決定了在完善省級教育統籌中🫳🏽,要進一步完善中央政府對地方政府的縱向權力約束機製。中央教育管理意昂3的下放權力和轉變職能,並不意味著能簡單地理解為削弱政府職能、政府要少管或不管為好。轉變政府職能,不適應🔮👳🏽、不符合當前我國教育改革與發展的管理職能當然要弱化、淡化🫖、轉移、下放🙍🏽♂️。相反🫴🏼,適應和符合高等教育改革發展要求的某些管理職能不僅不能弱化🅰️,而且要加強👨🏿✈️,比如教育投入、教育監督👳🏽、教育評價🛣👯♀️。
從改革實踐看,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高等教育領域開展了很多探索,但是,由於“下改上不改”,使得一些改革探索被迫調整改革方向或者恢復原狀而陷入停滯👿👩🏼,根本原因就是這些改革探索沒有作為經驗在全國推廣,沒有從地方📏、高校的經驗與做法上升到國家意誌,製度層面鞏固不下來,或者說這些探索缺乏一定的合法性而造成夭折。例如,人事製度改革歷來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難點和重點,多年來高校做了很多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並沒有根本性突破🌠,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的重要原因就是高校自身的探索沒有上升為國家政策🤾,缺乏權威性而導致停滯不前。如高校的編製問題。國家對高校實行編製管理製度✊🏼👩🦰,目前高校編製是上世紀80年代後期或90年代初期核定的,一直沒有調整,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快速發展👱,以及經濟體製的轉軌和開放的勞動力市場的建立,現行編製管理模式已很難適應高校發展的需要🐆。編製捉襟見肘已經成為製約高校發展的重要因素🙎🏽♀️。近年來,高校普遍開展了聘用製度改革,在實施崗位設置和聘用工作後,初步解決了傳統體製下人員身份和崗位固化的問題⏭,但是當前國家人事管理體系中,崗位聘任與身份定位並未徹底脫鉤,崗位管理改革不夠徹底。有的雖然名義上實行聘用製度,但實質上仍然是過去的“身份管理”。高校職員製度雖已實行多年🚴♀️,但外部政策環境難以容納,與社會保障、人才流動等方面的政策目前尚未有效接軌🏙👨🏿🎤。
從改革任務看🧞♀️,高等教育改革從各利益相關方普遍得到實惠的階段👩🎤,進入對既有利益格局進行調整的攻堅階段,從增量改革進入到存量改革階段。解決長期束縛高等教育事業科學發展的體製性障礙🧑🏻🌾,不能只做加法,用增加資源🎉🙊、增加編製和擴大規模的辦法來解決矛盾和問題。改革還要做減法,調整利益格局,轉變資源分配方式📥,真正用改革的辦法解決前進中的問題。要在增量的基礎上改革存量,在體製機製上有重大突破🤏🏻,提高教育資源的利用效用。體製改革的目的是解放高等教育生產力🚶、調動各方積極性🦨,但是這種積極性要在統一的製度框架與體製機製下運轉,而不是各顯神通𓀀、各自為政、各自為戰📸。所以,高等教育綜合改革的重大突破是在尊重高等教育規律🂠、適應經濟社會需求和人民群眾期盼的基礎上😗,逐步地建立起中國特色的高等教育宏觀體製和現代大學製度♾,讓各高校在有序中競爭,在規範中運行,在製度下發展。
無論從理論上看𓀙、從改革探索的經驗看🧑🏽⚕️,還是從改革的任務看🏙,都需要頂層設計。不能簡單把“頂層設計”理解成為中央集權。在綜合改革的背景下,頂層設計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改革什麽?什麽能改,什麽不能改🤼♀️?如何實施改革?這些問題都需要通過“頂層設計”過程來回答👱🏿。或者說🤳🧑🏼🌾,從改革的思想📱、方案的設計,到改革政策的落實👩🏿🔧,再到新製度的形成,都離不開自上而下的權力🩼。
高等教育綜合改革的突破口是建立科學的評價機製,促進資源配置方式的轉變📌⛹🏻。《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深入推進管辦評分離”為導向🤌,構建政府、學校、社會之間新型關系🧑🏿🦱。明確各級政府責任👩🏼🔧,規範學校辦學行為,發揮社會參與作用。如何引導高等學校實現發展戰略的轉變👱🏻♂️,真正實現內涵式發展💆🏽,我們認為可以以“大學評價機製”的建立和完善為抓手和切入點,通過科學合理的評價來引導高校準確定位、適應需求、特色立校、科學發展;引導社會正確看待高等學校辦學行為和發展現狀;促進政府由管理高校到評價高校的轉變,促進政府資源配置方式的科學化和合理化。把握發展的主要問題👨🏼🍳,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評價”是推動高等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的“牛鼻子”,是高等教育綜合改革“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重要環節👨🏿💻✳️。
(資料來源於光明日報)